井冈山市红色文化培训中心之站标
井冈山市红色文化培训中心LOGO
井冈山红色培训 >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全史 > 新城大捷——击破赣敌第一次“进剿”-三县红色政权的建立

新城大捷——击破赣敌第一次“进剿”-三县红色政权的建立

2024-09-18
18 2024-09

17:15

    工农革命军在湘赣边界点燃的革命之火,越烧越旺,照亮了江西黑沉沉的夜空。


    江西的国民D政府为之震惊,省府主席朱培德坐卧不安。1928年2月上旬,朱培德下令驻吉安的赣敌杨如轩第二十七师,以八十一团和七十九团的一个营进攻万安,威逼遂川;以七十九团的另一个营进占宁冈新城,向工农革命军发动了第一次“进剿”。


    其时,工农革命军正在遂川境内分兵发动群众。“敌进我退”,毛泽东闻讯,即令部队迅速集结,撤离遂川,军返茅坪。


    新城,是宁冈的县城所在地,西连砻市,南通茅坪,北扼宁冈至永新的通道。敌人占此据点,对根据地的武装割据,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保卫根据地,宁冈县D组织根据前委从遂川发来的指示,在革命军返程期间,组织地方武装和人民群众,日夜骚扰敌人。


    2月中旬,工农革命军第一团悄悄返回宁冈茅坪,会合了刚刚升编的袁、王率领的第二团。17日,前委在茅坪攀龙书院召开军事会议,部署攻打新城方案。决定:集中革命军第一团、第二团的优势兵力,对新城之敌取包围之势。由第一团第一营担任主攻,攻击新城东门;第三营主力攻打南门;教导队和第三营的一部攻打北门;袁文才率第二团第一营在敞开的西门外设伏,准备歼灭从西门出逃之敌。


    17日下午,前委在茅坪召开了战前动员大会。毛泽东代表前委号召全体指战员,一定要打好这一仗,消灭敌人有生力量,将敌人的嚣张气焰打下去,发展和巩固已创造的割据成果。毛泽东还具体地分析了我军的有利条件:以往,是敌人数倍于我,这次是我们数倍于敌,加上宁冈D组织和人民的支持以及我军广大指战员的英勇奋斗精神,是一定能够夺取战斗胜利的。毛泽东的讲话,给到会的军民以极大的鼓舞。


    17日深夜,工农革命军像一支利箭,直射新城。拂晓前,各部队迅速进入指定位置。毛泽东、张子清等登上新城门外的旗山亭,指挥战斗。


    驻守新城的守军是赣敌七十九团王国政独立营,及宁冈靖卫团。王国政是赣军第七师师长王均的侄儿,该营装备良好,训练有素。此刻,正倚峙着四面高大的围墙,做着升官发财的美梦。


    天亮后,新城清晰地呈现在战士们的眼前。这是座古老的小城堡,墙高2丈,厚8尺余,每隔一段均辟有城堞,易守难攻。


    清晨,蒙在鼓里的城内守敌照常来到南门外操场出操。当刚架好枪支做起徒手操时,毛泽东、张子清当即发出了战斗信号。敌人如惊弓之鸟,弃枪逃入城内,紧闭城门。紧接着,东门、南门也打响了。城内敌营长王国政急令他的9挺机枪投入战斗,顿时,枪声大作。


    战斗进行得很激烈,直近中午,城门仍未攻开。各路指挥员有些焦急了。这时,旗山岭指挥部里的毛泽东却异常镇定。经过周密的思考,他决定施用火攻。由南门、北门发起佯攻,吸引敌人火力,然后由一营集中力量火攻东门。命令下达后,当地群众立即送来了许多楼梯、煤油、稻草、棉絮等。于是,在东门外的一间民房里,几十个战士揭开屋瓦,把部队仅有的两挺机枪架上屋顶,居高临下,向敌人猛烈射击。与此同时,几十个战士两人一组,披着沾湿了的棉絮,夹着干草、煤油,冒着枪林弹雨,涌向东门,点着了火。霎时,烈火熊熊,将东门烧穿了。随即,一营战士奋不顾身,穿过浓烟,冲进城内。


    东门一破,城内守敌乱作一团,无心再战。继而,南门、北门也相继攻破。三路部队在城内奋勇拼杀,打得敌人纷纷逃窜。县长张开阳、营长王国政急忙打开西门,企图逃窜,却遭到等候多时的袁文才部的猛烈射击。敌人忙又欲退回城内,又被进逼的一、三营封死退路,成了瓮中之鳖。混乱中,敌营长王国政被击毙。敌士兵见大势尽去,纷纷跪地投降。反动县长张开阳夺路逃跑,躲入西门外的小沟里,惊魂未定,被参战的古城区大江边暴动队队长文根宗生俘。是役,击毙、击伤包括营长王国政在内的敌独立营和靖卫团共300余人,生俘100多人,活捉敌县长张开阳,取得了根据地创建以来的第一次辉煌胜利。


    新城大捷,体现了毛泽东“集中以应付敌人”的战略思想和“围三阙一、开门打狗”的灵活战术。


    从此,毛泽东便从遂川分兵和新城战斗的实践中,提出了“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的游击战争战术原则,并在以后的割据斗争中显示出巨大的威力。


    新城战斗的胜利,激荡着所有参战的工农革命军指战员、地方赤卫队和暴动队员的心。18日下午4时后,战士们押着100多名俘虏,兴高采烈、浩浩荡荡地回师茅坪。长期以来,饱受地主豪绅、反动军队欺凌的工农革命军战士和宁冈翻身农民,第一次看到这么多敌俘,不禁恨上心来。从新城返回茅坪的路上,一路将俘虏兵催促着,推搡着,高声叫骂,俘虏兵稍有不是,即遭拳打脚踢,有的气愤至极,竟开枪杀了俘虏。


    这种现象,引起了毛泽东等领导人的注意和思考。第二天,毛泽东在茅坪的阎仙殿前,召开了工农革命军战士和俘虏兵参加的军民大会。


    毛泽东代表前委在会上分析了新城战斗的经验,表扬了我革命军战士和参战农民勇敢作战的精神,同时,指出了我军在俘虏政策上的问题。他说:“俘虏兵不能受到虐待,更不能杀。他们也是工人、农民出身。也是强迫当兵的,只要放下了武器,就要同等对待,并要受到优待。”


    接着,毛泽东宣布了优待俘虏的几条具体规定:(一)不许打;(二)不许骂;(三)不许搜腰包;(四)有伤的给予治疗;(五)愿留的,吸收参加红军;(六)愿回去的,发给路费遣送回家。


    当时,参加大会的军民听了,简直不能理解。“俘虏不管怎么说也是‘阶下囚’,怎么待为‘座上宾’呢?”而参加大会的俘虏兵听了,一个个却傻眼了。国民D的长官不是说,共产D“青面獠牙”、“共产共妻”,抓住就要杀头么?他们都认为今天就是死期了,没想到革命军对俘虏竟这样宽大。所以,当场就有不少人报名参加工农革命军。原广州军区副司令员、中将谭甫仁就是在那里参加红军队伍的。


    由于前委采取了对俘虏的宽大政策,很快在边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引起了敌军士兵和无出路的下级官兵对我们注意,投诚来归的日益增多。”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杨至诚在《一个俘虏兵的故事》中讲了一个叫曹福海的俘虏兵,三次被俘,三次被放,最后在七溪岭战斗中被俘后,带来10多个国民D士兵,弃暗投明,加入红军队伍。曹福海在战斗中坚定勇敢,还提了排长,后来在大余战斗中英勇牺牲。


    对于俘虏政策所产生的威力,毛泽东曾在《井冈山前委向中央的报告》中说:“对敌军的宣传,最有效的方法是释放俘虏和医治伤兵。敌人的士兵和营、连、排长被我们俘虏过来,即对他们进行宣传工作,分为愿留愿去两种,愿去的即发路费释放。这样就把敌人所谓‘共匪见人就杀’的欺骗,立即打破。杨池生的《九师旬刊》,对于我们的这种办法有‘毒矣哉’的惊叹!”聪明的敌人如李文彬旅,他们也仿效革命军的做法,但由于他们军队的反动性质所决定,则很难收到效果。“在再作战时,我们的人还是有拖枪回来的。”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


    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实行的宽待俘虏政策,对削弱和瓦解敌军,补充和扩大革命力量所起的重要作用,是许多人所始料未及的。


上一篇:一个红枣也不能动的工商业政策-三县红色政权的建立

下一篇:宁冈县工农兵政府的成立-三县红色政权的建立

no cache
Processed in 0.425558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