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市红色文化培训中心之站标
井冈山市红色文化培训中心LOGO
井冈山红色培训 > 我的爷爷袁文才 > 坳头陇布袋阵克敌制胜

坳头陇布袋阵克敌制胜

2024-09-18
18 2024-09

23:14

一九二八年九月间,国民D赣军正在进行调防,原驻守在永新、 宁冈一带的杨如轩和杨池生两部调往吉安整编,由国民D第五师第十四旅旅长周浑元接替“两杨”,进驻永新和宁冈。

 

 九月底的一天,茅坪村突然来了两个卖糖果香烟的“女货郎”。 这两人走村串巷,鬼鬼祟祟,行迹十分可疑,当即被暴动队员抓获。 经审讯得知:驻扎在新城的周浑元旅第二十七团营长周宗昌,为了摸清我红军大队的情况,特意派出四个女探子化装成卖货郎,分别到大陇和茅坪一带进行侦察。她们进入村子后,东张西望,观察得很细,主要是看各家各户是否有驻兵,路上是否有马粪。企图趁红军大队未归之际,血洗茅坪。

 

 袁文才得此情况后,立即写信将情况向刚回到茨坪休整的毛泽东、朱德汇报。原来,早在九月八日,毛泽东迎还朱德、陈毅率领的红四军第二十八团就回到了井冈山南麓的江西遂川境内的黄坳。随后,在遂川堆子前,我红军四个营打败国民D赣西独立第五师刘士毅第十五旅的五个营,“缴枪二百五十,俘营长、连长各一,排长三 四,士兵二百余,余部退赣州”。一举夺取遂川县城,这是红军回师井冈山后取得的首战胜利。但国民D军不甘心失败,接着赣军李文彬部从泰和赶来增援,刘士毅部从赣州开来,企图合击红军。在大敌当前、敌强我弱的形势之下,为保存红军实力,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军主动撤出遂川,于九月二十六日返回井冈山茨坪。

  

毛泽东、朱德收到袁文才的信后,立即分析了敌情,指示袁文才将计就计:把这两个女探子放了,造成红军大队未归、防守空虚的迹象,诱敌深入,然后集中优势兵力一举将敌歼灭。于是,袁文才将女探子交给村里的儿童团少先队看管,然后又故意造成机会让她们逃脱。当周宗昌听了两个女探子的报告后,认为机不可失,便立即会同宁冈靖卫团经赤坑向茅坪进发。

 

 周宗昌是周浑元部的主力,战斗力很强,从未打过败仗,所以一向骄横自负、目中无人。这次偷袭茅坪,他们每人带了十刀浸好煤油的草纸,准备见屋就烧,见人就杀。可他们万万没有料到,红军早已准备好了张开口的“布袋”,等待他们来钻。

 

 九月三十日,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军大队星夜兼程赶回茅坪,当晚在茅坪攀龙书院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研究制定作战方案,最后决定在茅坪坳头陇迎战敌军。

 

 坳头陇位于茅坪村的正北面,是茅坪通往新城的必经之路。这 是一条长达五六华里的山冲,中间为稻田,两边均为高山密林。靠左边的山脚下是一条由石头铺成的人行道,在当时来说,石头路通常 是比较重要路段的标志。田陇的中间有一条北南走向的水圳。坳头陇的北面进口小,越往里面越大,其形状极像一个布袋。

 

 按照会议决定的行动方案,红军第二十八团第二营、第三营和 第三十一团埋伏在稻田两侧的山上,第二十八团第一营从正面出,袁文才的三十二团一分为二:周桂春带特务连少数兵力在坳头 陇北面进口处引诱敌人,袁文才率其余部队绕道坝上,走雪竹坑截断敌人往高车坳、赤坑的退路。这是一条有二十多华里远的山路,为在天亮前赶到目的地,袁文才传令部队,凌晨两点开饭,三点正式出发,五点半之前必须到达预定位置做好战斗准备。

 

 十月一日一大早,周宗昌带着全营六个连,气势汹汹地朝茅坪方向扑来。狡猾的周宗昌为防不测,他让宁冈靖卫团打头阵。靖卫团 一进入坳头陇,便烧了位于坳头陇路口的油槽,接着又点燃了几栋民房,冲天大火映红了茅坪北面的天空。随后而来的周宗昌看到并无异常情况,于是命令部队加速前进。当敌人全部进入坳头陇的“布袋”时,朱德立刻下令各部队发起攻击,顿时号声、枪声、喊杀声四 起,把敌人打得晕头转向。

 

 当敌人弄明白中了红军的埋伏后,周宗昌急忙命令部队向后撤退,其中敌人的一个连窜到上虎岭,企图往东源方向逃窜。早就等候在这一带的红三十二团官兵,在袁文才的指挥下,立即用火力封锁住敌军的退路,把敌人逼回到“布袋阵”内。敌军欲飞无翅,钻地无门,四面受敌,一片混乱,最后只有乖乖地缴械投降。

 

 这次战斗,只用了三十分钟便胜利结束,全歼赣军一个营,活捉营长周宗昌,俘敌一百余人,缴枪一百一十多支。坳头陇战斗的胜利,使宁冈全县又重新回到红军的手里。分田地反封锁恪尽职守自一九二七年十月迎接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安家茅坪后,在毛泽东、朱德的领导下,袁文才全身心地投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工作。在频繁、艰苦的反“进剿”战斗中,立场坚定,英勇顽强;在担负繁重、艰难的留守任务时,兢兢业业,尽心尽责;在建立、巩固地方政权和群众工作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特别是在一九二八年五月担任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主席之后,积极推动边界的土地革命,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有效地打破了敌人的经济封锁,有力地支持和巩固了红色政权。

 

 历史的车轮永远是勇往直前的,时至20世纪上叶,在中国共产D的领导下,开展了一场伟大的、史无前例的土地革命运动。有“农运领袖”之称的毛泽东,一直深深地关注着中国农民的土地问题。当毛泽东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实行武装割据的同时,就开始着手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一九二八年二月,毛泽东派毛泽覃到宁冈大陇乔林村进行土地革命试点。正如担任过湘赣边界特委副书记的陈正人回忆所述:“井冈山土地革命最早是在宁冈进行的,因为那里是个巩固的根据地”。而宁冈最早的分田又是首先在大陇乔林进行的,乔林的土 地革命试点所取得的经验,为以后整个湘赣边界土地革命的普遍展 开,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指导。

  

对于土地的重要,袁文才有着切身的体会和深深的认识。还是在他开始懂事的时候起,家里就一直饱受贫困的煎熬,再好的年成, 再怎么精耕细作和勤俭节省,一年打下的粮食最多只够吃半年,而 剩下的六个月,只有靠借高利贷度日。由此形成一个恶性的循环:越穷越借,越借越穷。随着年龄的增长,袁文才逐渐明白,自己家里之所以一直受穷,就是因为只有几块瘦田薄地,而大ffi:的土地,特别是良田肥坡都被地主豪绅箱占去了。现在要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要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把本该属于广大农民的田地从地主豪绅手里夺回来。为此,在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成立之后,袁 文才立即将边界的土地革命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一九二八年六七月间,边界各县在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

 

 为顺利推动边界土地革命的深入开展,袁文才日夜操劳,忘我的工作。土地革命情况十分复杂,工作非常艰苦,但袁文才心情十分愉快。他真实地感到,这是在为自己的D做一件具有非凡意义的大 事,这是一场推翻地主豪绅剥削压迫的伟大革命。D和毛泽东把这副重担让我袁文才来挑,这既是一种高度的信任,更是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

 

 为扎实而富有成效地开展分田工作,袁文才与土地部长谭震林常在一起探讨问题,商量工作,并多次召开边界政府会议,对分田的具体事项进行认真讨论研究。根据乔林土地革命试点经验,结合县、区、乡实际情况采取了如下具体步骤和做法:

  

一是成立分田领导机构。各县、区、乡分别设立土地委员会,由工农兵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五至七人组成。其职责是对土地进行调查摸底,划分等级,丈量计算,提出分田方案,落实分田到户。

 

二是抽调红军干部指导分田。边界特委抽调了大批红军干部深入到县、区、乡各级,对分田进行具体的帮助指导,特别强调做好宣传发动群众的工作,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和斗争决心,使他们敢于站出来打土豪分田地。王紫峰、何长工分别被派到葛田和荷花帮助分田。

 

 三是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四是以原耕地为基础,多退少补,好坏搭配。边界的土地革命运动,使广大农民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土地,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激发了广大贫苦农民的革命热情和耕种积极性。更重要的是“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设

三者紧密结合起来……很快就使边界红色区域发展到鼎盛的时期”。

  

一九二八年十二月,《井冈山土地法》正式颁布。这部凝集D领导湘赣边界土地革命斗争经验总结的法律,不仅直接指导了湘赣边界的土地斗争,为我D土地革命的路线和政策的形成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而且为以后中央苏区 大规模的土地革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宁冈地处亚热带,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具备发展农林业生产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这里盛产稻谷、油茶、烟叶、药材、竹 木等。但“边界的经济,是农业经济,有些地方还停留在杵臼时代”。 落后的生产力水平严重制约了宁冈经济的发展,而国民D军不停的 “进剿”,对根据地经济建设破坏更大。边界D一方面要领导军民对付敌军的“进剿”,另一方面又要发展农业生产以求自给自足,由此带来劳动力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为粉碎国民D军的“进剿”,保卫边界红色政权,许多男青壮年都参加了红军和赤卫队转战各地,留下的多是妇女、老人和儿童。

 

为解决这一矛盾,袁文才跑遍了宁冈的龙市、古城、新城、大陇、 柏路等行政区,深入乡村调查研究,最后制定了五项措施解决这一难题:

 

 一是开展互助合作运动,组织调剂劳动力。针对有的有劳动力却缺少耕牛、有的有耕牛又缺劳动力、还有的耕牛和劳力都缺的状况,采取在劳力、农具、耕牛的不足上互换互帮的形式进行调剂。

  二是充分发挥老农和妇女的作用。在宁冈,虽然广大农村妇女也都从事田间劳动,但她们只是做些拔秧、耘田、铲田埴之类比较轻快的农活,而犁耙、插秧、割禾、摘茶梓这些重活,则基本由家庭男人承担。为不影响农业生产,边界政府号召和动员广大农村妇女积极向老农学习各种农业技术。她们克服重重困难,很快便将所有的农活都承担下来,有力地支持了根据地武装斗争。

  三是组织红军指战员适时开展支农活动。在插秧、收割的农忙季节,且又暂无战事的情况下,将指战员分配到各农户,帮助他们干农活。

  四是干部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县、区、乡各级干部边开展工作边参加劳动,既解决劳力不足问题,又密切干部群众关系。

  五是颁发积极发展农业生产的布告。为加强对根据地农业生产 的领导,遵照特委指示,围绕农田管理内容,在广大乡村普遍颁发布告,要求:“务须耕耘在前”;种好分得土地,不得“自由抛荒”;“谷熟之期,不准鹅鸭放田”;等等。

 

  这一系列措施,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劳动力不足的矛盾,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一九二八年宁冈获得了空前未有的大丰收,为红军提供了充足的粮食。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给弱小的红军带来了重要的转机。 蒋介石为了摧毁毛泽东领导的这支革命的武装力量,不惜调集重兵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实施频繁的“进剿”,其“进剿”的兵力一般都有八九个团,多时达到十八个团。边界军民在毛泽东、朱德的正确领导下,打退了敌人一次次进攻。但敌人并不甘心失败,他们在对根据地进行疯狂的军事“进剿”的同时,还实行残酷的经济封锁。“在白色势力的四面包围中,军民日用必需品和现金的缺乏,成了极大的问题”;“边界政权割据的地区,因为敌人的严密封锁,食盐、布匹、药材 等日用必需品,无时不在十分缺乏和十分昂贵之中”。地处湘赣边界边沿山区的宁冈,本来经济就很落后,特别是商品经济极不发达,给根据地军民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威胁。红军指战员的生活极其艰苦,每人每天只有五分钱的菜金,开始还能吃上红米饭、南瓜汤,可在敌人实行经济封锁之时,只能用米糠和野菜充饥。

 

 一九二八年的寒冬腊月,广大红军指战员,从毛泽东、朱德到每 一个普通士兵,仍然只穿着两件单衣过冬。因缺医少药,许多红军指战员由轻伤拖成重伤,最后不治而亡。面对这样一种复杂的形势和残酷的局面,毛泽东提出除大力发展工农业生产、繁荣农村经济,还 亲自找袁文才研究在宁冈县大陇镇建立红色坪场,开展红区和白区经济贸易,以此来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克服军民面临的困境。

  

遵照毛泽东的指示,袁文才立即着手大陇红色坪场的建设。

 

 首先,成立了专门机构。抽调朱述庵、陈次谋、刘克勋、赵谐克、 吴光远等五人组成大陇坪场筹备委员会,具体负责坪场的各项筹建工作。经过一个多月的筹建,大陇红色坪场顺利竣工,并于七月十五 日正式开坪。

  

其次,加强对坪场的管理。规定每逢二、五、八为坪日。为了严防坏人破坏坪场的经商贸易,袁文才还特意派出手持步枪、大刀、 梭镖的红军战士、赤卫队暴动队员和地方干部维持秩序,使整个坪场热闹有序。人们叫卖、问货还价无拘无束,买卖公平,一派生意兴 隆景象。

  

再次,制定了保护中、小工商业者的政策。凡到根据地做生意, 买卖自由,交易公平,不纳捐,不抽税,有效地促进了坪场的贸易繁荣。用事实揭穿了国民D反动派和地方反动民团趁机破坏大陇红色坪场所进行欺骗宣传的阴谋。

 

 最后,在红色坪场开设两家公卖商店,以优惠的价格照顾群众。 他们用苏区流通的银元,可以买到比一般银元更多的东西,很受群众欢迎。大陇红色坪场的开设,不仅打破了敌人的经济封锁,而且活跃了根据地的经济,促进了工农业生产和经济的发展。

  

在创建大陇红色坪场的同时,袁文才还号召井冈山根据地的军 民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通过自力更生的办法,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为解决食盐问题,袁文才亲自动手与红军指战员一起熬硝 盐,以解燃眉之急。在医药奇缺的情况下,袁文才把当地有名的中医请到茅坪红军医院,采取中西医相结合的方法,上山采集草药为红军指战员治伤。与此同时,袁文才还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发展对外经济贸易,把井冈山丰富的木材、竹子、茶油和工业用的桐油等产品, 设法运到白区销售,通过小商小贩换回军民需要的布匹、药材、食盐 等物品。他还在宁冈与鄱县、茶陵交界的偏僻的山沟里建立几个秘密的交易地点,白区的商贩带着食盐、药品、棉花、布匹等产品与红区人民群众带着的手工业产品和土特产进行交易。通过多种渠道和办法,使井冈山根据地奇缺的食盐、药品、布匹得到缓解。

  

在毛泽东、朱德的领导下,袁文才带领的红四军第三十二团,不论是在外征战,还是留守后方;不论是反击敌军的军事“进剿”,还是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不论是维护巩固地方政权,还是发动群众支援前线,都突出地表现了这支队伍的人民性及其卓著功绩。袁文才经过枪林弹雨的考验和井冈山斗争艰苦岁月的磨炼,由一名农民自卫军首领成为了一名成熟的红军指挥员,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巩固和发展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一九二八年八月,为加强中共宁冈县委的领导,袁文才又担任了中共宁冈县委书记的职务。在十月召开的湘赣边界D的第二次代表大会上,他再次当选为特委委员。在十一月召开的红四军D的 第六次代表大会上,他又继续当选为以朱德为书记的红四军军委委员。

上一篇:黄洋界斗顽敌昼袭夜扰

下一篇:计谋“拴住”毛泽东

cache
Processed in 0.011267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