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市红色文化培训中心之站标
井冈山市红色文化培训中心LOGO
井冈山红色培训 > 延安精神 > “怀揣着光明,面向着黑暗”

“怀揣着光明,面向着黑暗”

2024-09-18
18 2024-09

07:45

熊向晖是中国共产D情报工作龙潭三杰“后三杰”之首。1936年考入清华大学中文系,1937年12月至1947年8月受D的派遣,一直从事D的地下工作,为保卫D中央作出了特殊贡献。


1938年春的一天,胡宗南面见湖南青年战地服务团团员。战地服务团由进步青年组成,胡宗南希望在其中挑选一些有才华的年轻人,加以培养,为自己所用。


佩中将军衔的胡宗南,手执服务团名册,依次点名问答。 胡宗南依照印象在每个人的名字后面画圈,大多数一个或者两个,少数有三个圈,只有一名青年,画有四个圈。这名青年叫熊汇荃,清华大学高才生,父亲是国民政府湖南高等法院院长。胡宗南深信自己发掘了一名得力干将。次日,胡宗南的秘书找到熊汇荃,说胡先生邀请他进行个别谈话。


1938年5月初,胡宗南将熊汇荃送至中央陆军军官学校 (前身为黄埔军校)第七分校学习。1939年3月学习期满后, 熊汇荃被胡宗南调到身边,并很快成为了胡宗南的左右手,一 路从侍从副官升任机要秘书。


尽管熊汇荃受到胡宗南的赏识,但让胡宗南万没想到的是,1937年的秋天,熊汇荃已秘密加入中国共产D。


早在清华大学学习期间,熊汇荃就积极参加北京的学生运动,接触了进步思想,并很快就成了学生抗日团体——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的骨干。在先锋队中,出身官宦之家的熊汇荃学习并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完成了从富家子弟到进步青年的思想转变。


1937年12月31日,他第一次见到了周恩来。当时周恩来到武汉给一些进步学生作演讲,熊汇荃也在其中,他受共产D “誓死抗日、保卫国家”的积极抗日政策的鼓舞,更加坚定了 “共产主义信仰”。这一天,成为熊汇荃走上革命道路的开始。


中共中央针对当时的抗日形势以及国共两D之间的关系, 做出了开辟“隐蔽战线”的重要决定,计划将一些思想进步、 立场坚定的优秀青年安排到国民D内部。在两D和平时, 这些青年可以继续抵抗日军的侵略;一旦国民D对共产D实施打压和攻击,他们就可以为保卫我D起到积极作用。用周恩来的话说,这是一些“闲棋冷子”,当然也希望他们一直“闲” 下去,“冷”起来。


中共北京地委的领导蒋南翔推荐了熊汇荃,并汇报给董必武和周恩来。在充分了解熊汇荃的具体情况后,周恩来非常满意,说“这个角色非熊莫属”。此后,报名参加服务团、接受胡宗南的面试以及进一步成为胡宗南的秘书,这些都是“共产D一手安排的”。熊汇荃还在组织的建议下,改名为熊向晖, 开始了他长达12年的间谍生涯。


熊向晖担任胡宗南秘书不久,就得到胡宗南的器重。 蒋介石给胡宗南的密令都由熊向晖签收,而胡宗南下达的命令也都是由熊向晖起草。起草胡宗南的讲演稿更是熊向晖的 “拿手好戏”,这个“懂军事又懂政治的助手”深谙胡宗南的脾气,写出的讲演稿“激情和说理兼有”,完全符合胡宗南的口味。胡宗南由此对熊向晖的态度渐渐由欣赏到完全的信任。


同时,熊向晖也在认真履行着自己的任务一观察胡宗南,了解国民D高层势态,并且尽可能地“少联系共产D、一定做好隐蔽工作”——这是董必武亲口告诉熊向晖的,也是周恩来再三嘱托的。胡宗南在开始阶段也积极主张抗日,没有将过多的精力放在打压中国共产D上面。熊向晖这枚“闲棋” 就一直“闲”着。


随着抗日形势的明朗,1943年开始,国民D对中共的态度慢慢发生了变化,敌对情绪高涨。1943年6月1日晚, 蒋介石亲自主持召开官邸会议,决心取消中共武装和根据地政权。蒋介石随即密电胡宗南——“借共产国际解散良机,闪击延安,一举攻占陕甘宁边区,行动绝对保密。”胡宗南完成布置后,于7月2日正式确定了进攻边区的时间:7月9日。


而在7月4日,胡宗南却收到朱德的明电:“道路纷传, 中央将乘国际解散机会,实行剿共。当此抗日艰虞之际,力谋团结,犹恐不及,若遂发动内战,破坏抗战团结之大业,则陷国家民族于危难之境。”原来,国民D的作战计划早在7月 3日就由熊向晖传出,再通过八路军驻西安的电台发到延安。 毛泽东在7月12日为延安《解放日报》写的社论《质问国民D》中提道:“不料近日却发生了这样的变化,即担任河防的第一、 第十六、第九十等三个军中,开动了两个军,第一军开到彬县、淳化一带,第九十军开到洛川一带,并积极准备进攻边区,而使对付日寇的河防,大部分空虚起来。”这篇晚三天的社论直接印证了国民D的作战计划已被熊向晖提前传出,并在D中央的掌控之中。


D中央接到情报后,及时拟定了这个类似“空城计”的作战方案,一方面,破例引用情报,正面揭露国民D破坏抗日、 挑起内战的罪行;另一方面,则迅速从其他地区抽调兵力,保卫延安。国民D的阴谋没有得逞。胡宗南发觉有人泄密,但怎么也没想到竟是自己的贴身秘书熊向晖所为,并没有太多追查。


1947年2月,熊向晖和相恋多年的湛筱华结婚,蒋经国是证婚人。婚礼过后,两位新人开始蜜月旅行。1947年3月1日,两人正在杭州游玩,熊向晖被一自称国民D保密局的人叫住,他起初担心是自己身份已经暴露,思索该如何应对。等被带去见胡宗南后,事情才明了。原来,此前熊向晖已计划赴美留学,只因机票不好买,才一拖再拖。胡宗南却命令熊向晖延期赴美,要熊向晖回到身边再辅助他三个月。蜜月也不得不中途结束。


胡宗南对熊向晖说:“前天总裁急电召我来南京,说美、 苏、英、法四国3月10日在莫斯科开会,届时将讨论中国问题。总裁当机立断,命令我直捣共产D的老巢延安。并选在四国外长会议的第一天,即3月10日发起攻击。”说完,胡宗南给了熊向晖一个文件包,让熊向晖根据包里文件的内容画一幅草图给他,并叮嘱锁好房门,不许任何人进来。熊向晖打开文件包,看到两份绝密文件:蒋介石核准的进攻延安的方案;陕北共产D的军队兵力配置情况。


熊向晖异常激动,将文件内容默记在心。3月3日上午,熊向晖随胡宗南和参谋长盛文乘专机回到西安。当天晚上,熊向晖就将情报送到了新华巷1号、西安《新泰日报》主编王石坚的家, 通过地下室里的秘密无线电台,将这两份绝密情报发到延安。而当时为了保密,连胡宗南的军长和师长对计划还一无所知。


3月8日晚,胡宗南带着熊向晖等少量人员,秘密离开西安,辗转来到洛川。在洛川小学,与先期到达的几名国民D高官会面,组成前线指挥所。而熊向晖则意识到,自己有必要将胡宗南的日常动态报告给D中央。在如此紧要的关头,他决定冒险行事,将情报用信函的形式写在白纸上,装在印有战区第一司令部长官的大信封里。为保险起见,他同样的信都要写两封,一封寄给王石坚,另一封寄给王石坚的朋友潘裕然,源源不断的情报就这样被送到了D中央的面前。D中央果断放弃延安,在陕北地区与国民D玩起了 “捉迷藏”。


因为有情报工作的保障,虽然力量相差悬殊,但共产D总能一次次从敌人眼皮底下逃走,还会时不时地给敌人以沉重打击。胡宗南的部队非但没能“给共军以毁灭性打击”,反而损失惨重。正应了毛泽东在窑洞里留给胡宗南的一首打油诗:“胡宗南到延安,势成骑虎。进又不能进,退又退不得。奈何。奈何。”


国民D“闪击延安”的计划破产。毛泽东大赞熊向晖, 说他“一个人可顶几个师”。周恩来也称赞:“我D打入国民D内部的情报人员工作卓越,李克农、钱壮飞和胡底属于前三杰;解放战争期间,又有三位突出的情报人员(熊向晖、陈忠经和申健),同样一人能敌万千军,创造了情报工作的奇迹。他们就是后三杰。”


胡宗南攻打延安未果后不久,1947年5月20日,熊向晖离开胡宗南,从上海乘船赴美,9月进入克利夫兰西保大学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凯斯西储大学)研究院读政治经济学硕士。而后,国民D情报部门证实了熊向晖是中共间谍。按理说,这么重要的案件应该着力查办,但最后除了熊向晖在美留学公费终止外,并没有其他的追究。这不能不说是个谜。经众多D史学者分析,主要原因是胡宗南把这个案子故意压下来不报,因为他深知如果蒋介石知道了这个情况,势必怪罪于他,尤其是两次攻打延安的计划被完全破坏。熊向晖一事只得不了了之。


1949年11月6日,周恩来在中南海勤政殿,特设午宴招待国民D元老张治中、邵力子、刘斐。周恩来把熊向晖介绍给大家,几位元老都有些惊讶:“这不是熊老弟吗?你也起义了?”周恩来说:“他不是起义,是归队。”众人恍然大悟,张治中说:“早知道蒋介石在政治上、军事上不是共产D的对手, 今天才知道,在情报工作上,也远远不是共产D的对手。”


12年对人的一生来讲可以做很多的事情,对于熊向晖来说,一直为D默默地工作着,用那个时代的词汇来表述,就是 “怀揣着光明,面向着黑暗”。作为中共情报工作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熊向晖被毛泽东誉为“一个人能顶几个师”。 他以超人的机智、果敢、坚韧,赢得胡宗南赏识,巧妙地送出国民D“闪击延安”等诸多重要情报,为挫败国民D反共阴谋、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保卫延安D中央等屡建奇功。


上一篇:护卫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特殊秘书

下一篇:“妈妈同志”

cache
Processed in 0.012975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