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市红色文化培训中心之站标
井冈山市红色文化培训中心LOGO
井冈山红色培训 > 延安精神 > 一切为了D的事业

一切为了D的事业

2024-09-18
18 2024-09

22:52

D的七大是中国共产D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最后一次也是最重要的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作为从陕甘根据地走出来的正式代表,王俊出席了D的七大。


王俊原名霍建德,陕西清涧县人,1911年生。他小时候非常聪明,9岁在家即认字,11岁上本村私塾,13岁上县立初小,15岁考入县立高小。王俊出生之时,正是一个动乱的年代。腐败的清王朝把中国推向崩溃的边缘。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 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但是,军阀混战,战火纷飞, 人民继续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处在这样一个动乱的年代,国家的前途,人民的命运,是每一个热血青年必然要思考的重大问题。这一期间,王俊同一些进步学生频繁接触,一块纵论国家大事,积极参加清涧县教育界一些进步青年举行的集会游行和宣传活动。由于他思想进步,表现突出,1926年秋,上一班同学王希勃(他的入D介绍人)介绍他参加了进步团体儿童团和青年社,并任儿童团团长。从此,王俊走上了革命之路。


1927年春,清涧地区的革命形势逐渐高涨,D的活动也增多了。王希勃介绍他参加了共产主义青年团。当年暑期,他还参加了短期政治训练班,学习了 “马克思主义浅说与共产主义和共产D”,树立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正如他在自传中所写的:“我的思想转变开始时参加一些反帝反封建活动是盲从,中间阶段是对共产D人的敬仰,如D团员中的校长、教员和学生都是很有能力、对人和蔼、关心人、大公无私的正派人。以后受了短期培训,对共产主义的’各尽所能,各取所需’ 的美好前景印象很深,特别是对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很羡慕。 而对于那些逢迎献媚、使用权力压迫人的人,很讨厌和仇视。”


1928年春,他考入延安省立第四中学,并担任团小组长, 经常参加各种闹学潮活动,推动了清涧地区的革命斗争,表现 了对敌斗争的勇敢坚定性。1929年春,由王希勃介绍,他正式加入中国共产D。当时他感到无比欣慰和光荣,并暗下决心,一定要为共产主义事业和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贡献自己的毕生精力。尽管由于他经常领导闹学潮,引起了家庭和至亲的不满,也影响了学业,但却增加了革命斗争知识,锻炼了革命意志,得到了D的关怀和同志间的温暖。他始终认为:虽然他不能继续求学,但他觉得他做的都是对的,对革命并无愧心。


由于他经常参加各种革命斗争活动,引起反动派的注意, 成为追捕的重点对象。1934年春,军警包围了他所住的村子和家,并搜查了他的书箱。特委见他已暴露,决定让他和其他几个人马上离开家乡,去参加步兵训练班。但这一离开,就再也没有回过老家。


1934年2月25日,陕甘边革命委员会在南梁成立。配合革命斗争的需要,为了培养好下一代,刘志丹、习仲勋等领导同志对边区的文化教育事业高度重视,委派边区政府的文化委员长蔡子伟同志,在四合台的老庄河借用群众窑洞三孔,于3月办起了边区第一所工农兵学校——列宁小学。王俊任首任校长,高敏珍任教员,有学生10多人。同年4月,国民D地方军与谭世麟任司令的庆阳陇东民团兵分八路,对南梁革命根据地发动了反革命“围剿”。列宁小学被迫停办。7月,刘志丹、 杨森率领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在边区人民的大力支持下,英勇反击,一举粉碎了敌人的反革命“围剿”,学校在闫洼子恢复开办。11月7日,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在南梁的荔园堡宣告成立,列宁小学又迁移到转嘴子。王俊继续任校长,妇女委员长张景文接替高敏珍任教员。在蔡子伟同志的具体领导下, 他们与村主席马振元一道,动员转嘴子张建堂、乔维孝献出庄基一处(瓦房三间,窑洞三孔),扩大了校舍。他们还上门入 户,动员南梁地区贫苦农民的子女入学。


王俊办事果断,文化素养好,富有幽默感,在群众中很有威望。学校在他的领导下,开设有国语、算术、体育、歌咏等课程,教材都是按照华池的风俗民情和当时的革命斗争形势编写的。当时的国语课就有:“马克思是谁呢?是世界革命的领袖。他终生领导着我们穷苦人革命,还把穷人革命的办法指示出来。”学校结合实际,一面教文化课,一面带领学生参加社会活动和生产劳动,经常上集市、下村庄,向群众宣传“闹革命,打江山,穷苦人儿把身翻,要想把穷根剜,跟上红军上前线”等革命道理。


1935年,红二十五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在错误路线指导下开始了“肃反”。红二十六军大部分负责人和当地政府的许多领导人包括刘志丹在内均遭错误关押。当时王俊也被捕,在禁闭室关押达50多天。关押期间,他坚信自己从事的事业和做的工作是正确的,现在关押是一种误解,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决不能因此而动摇。后来,D中央到达陕北后,及时制止了这起错误的“肃反”行动,挽救了大批D的好,他同时获救,随后被分到少共中央局,同胡耀邦一起工作。每逢谈到这 一遭遇,王俊总是这样讲:“一个人投身革命想平平稳稳过日子是不行的,总会遇到正面或反面的挫折,有时甚至是自己人 的误解。但是只要坚定革命意志,只要没有私心,就会立于不败之地,就是最后的胜利者。”


西安事变后,陕西省委成立。当时,王俊任省委委员、 青年部长兼西安工委书记。按照D中央关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王俊在学生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使当时西安各学校的革命运动像雨后春笋般地蓬勃发展起来,从而有力地配合了D中央的各项工作。在此期间,王俊频繁到各院校发动学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这就引起了敌人的注意,多次遇到敌人的盯梢、包围和搜捕。有一次,王俊刚出了一个学校的大门就被一个特务盯上了,于是他想办法同特务玩起“捉迷藏”,带着这条“尾巴”转了几条街,最后在一家电影院里利用散场时的人流,把“尾巴”甩掉了,安全回到住地。


1938年春天,根据陕西省委决定,成立中共沿河地委, 王俊任书记。沿河地委辖区为韩城、合阳、澄城、朝邑、大荔、平民六县,除大荔、平民县很少、没有建立县委以外,其他四县各有三五百不等。这时,日军已侵占了山西省的大片土地,随时都有过黄河侵犯陕西的可能,沿河一带成了保卫陕西省和西北地区的国防前线。为此,省委交给地委的任务,就是发展D的组织,发动群众,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 争取和掌握武装,准备开展游击战争,抗击日军新的进攻,提出了 “巩固保卫陕西,保卫大西北”的政治口号。面对艰巨的任务,在人地两生、语言不通、沟深路遥、行无车马的困难条件下,王俊和同志们天天走村串镇,白天步行几十里,晚上还要召集开会布置工作。那时省委虽然也给每人发生活费, 但往往吃了饭没有衣穿,穿了衣没有饭吃,饥一顿饱一顿,成为常事。就这样,他走遍了东府各地,结交了许许多多和革命群众,甩掉了敌特无数次追踪,历尽了千辛万苦,终于建立了新的革命根据地。


在陕西合阳对敌斗争的日日夜夜,王俊三次被敌人搜捕而又安全脱险。第一次是在合阳大众书店,由于他爱人肖林的疏忽,竟把他们住的地址告诉了她原在青训班的一个“熟人”, 却不知这个人竟是一个叛徒。敌人立即派出军警包围了大众书店。王俊和管建勋(地下工作者)发现情况紧急,及时采取了应急措施,并让肖林乔装成买书的顾客骗走了敌人。当敌人发现上了当,等再转过来时,却扑了个空。第二次是他们在东宫小学开会,突然发现有生人进校,王俊立即宣布休会。然后安排大家分头转移,他自己则爬上房顶越屋离去。第三次是发生在东同蹄村。王俊到省委汇报工作,爱人肖林独自一人在家。 敌人突然包围了村子,肖林很镇定,首先立即转移了文件,然后给手枪上好了子弹,准备情况紧急时同敌人拼命。尽管敌人来得突然,但由于事先保密工作做得很好,在同志们和群众的掩护下,终于瞒过了敌人,化险为夷。


王俊从十几岁参加革命开始,总是奋不顾身,舍生忘死,充满激情地投身于革命斗争中,出色完成了组织上交给的各项任务,并被上级领导称为“是一个敢打硬仗的好”。


1939年,王俊被选为中共七大正式代表,1940年至1941年被组织选派到中央D校七大班学习。在D校,他如饥似渴地学习了很多文件,如《两条路线》《六大以来》等。通过学习这些文件,他对D的历史上的路线斗争有了初步认识,懂得了什么叫路线斗争,什么叫“左”倾路线,什么叫右倾路线,它们对革命有什么危害。并结合到D成立以来的斗争实践,认识到,凡是执行正确路线,革命就胜利、就前进;凡是执行错误路线,革命就失败、就倒退。要想革命成功,要想不犯错误, 不用马列主义武装自己的头脑是不行的,没有正确路线指导是不行的。后来,他还在学习文件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通过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他又有了深刻认识,懂得了什么是正确的思想方法,什么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什么是主观主义,什么是宗派主义,什么是D八股,等等。1945年4月,王俊正式出席了中共七大。


1948年,我军在全国各个战场上节节获胜,国民D已溃不成军。在西北战场,第一野战军在彭德怀司令员指挥下势如破竹,捷报频传。被敌军占领的城镇一个个获得解放,大片土地回到了人民的怀抱。为了扩大战果,打通进攻甘肃、青海的道路,解放大西北,第一野战军前敌委员会和中共中央西北局决定,要尽快解放陕西省重镇朝邑县,并提出了力争和平解放的方案。为此,一野前委和西北局专门选调王俊和范明两位同志组织起义指挥部D委,二人分别任正副书记。接受任务后, 王俊同指挥部D委成员进行了周密研究,制订了策划起义的方案:同陕西朝邑县地方武装保警队和常备队的负责人杨海潮和韩增友(均系我D地下)取得联系,商讨起义行动,决定层层发动、组织骨干,孤立少数反动分子,并一个班一个班地进行策反,以便争取广大士兵都能参加起义行动。


在起义指挥部的正确领导与策划下,这两个地方武装已牢牢控制在我D、我军手中,终于在1948年10月6日成功举行武装起义,1300多名士兵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这次起义,一枪未发地解放了朝邑县城,对西北地区国民D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扫清了进军兰州的障碍。对这次起义,彭德怀司 令员曾给予高度评价,予以表彰。当时,我军一些报刊对此也作了介绍。这是王俊为解放兰州立下的功勋。


王俊出身于农民家庭,又是一个读过书的知识分子。他从十几岁开始就深受进步思想的影响,在数十年的革命生涯中,经历了十年内战、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这几个中国革命的重要历史阶段。他以他的思想和言行,庄严地履行了一个 共产的革命诺言,无愧于一个共产的光荣称号。


上一篇:余光文为抗日舍亲报国

下一篇:“满门忠烈的杨家将”

cache
Processed in 0.009675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