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5
在长达14年的侵华战争中,日本帝国主义一方面在中国广大土地上进行野蛮残暴、惨绝人寰的大破坏、大屠杀,妄图打击中国人民的反抗决心;另一方面进行威逼利诱,大肆扶植伪政权和汉奸,妄图亡我中华,变中国为其殖民地,成就其“大东亚共荣圈”霸主的美梦。面对日寇的血腥屠杀和威逼利诱,中华儿女铁骨铮铮,表现出了舍身取义、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抗日英雄马本斋的母亲白文冠就是这样一个令人敬仰的巾帼英雄。 白文冠少时在清真寺学经,略识文字。21岁时嫁给河北沧州献县东辛庄贫苦农民马永常为妻,共生四子,其中次子就是马本斋。白文冠勤劳贤慧,虽家境贫寒,却经常帮助穷人,深受乡亲们爱戴和尊重。马母教子有方,教育儿子做人要正直,不屈辱、不苟且,要爱国爱族,学好汉,当英雄,为穆斯林争光。马母积极支持马本斋脱离旧军队奉系军阀,组织抗日,并让三子跟着马本斋一起组建部队。为了抗日,她主访地承担了后勤工作,组织妇女为战士们烧水、做饭、洗衣服,掩护伤员,照顾家属。后又支持马本斋带着支队参加共产D、八路军。马本斋率领的回民支队,到处打击日军,引起敌人怀恨。
1941年8月27日,敌人包围了东辛庄。白文冠为了保护乡亲们挺身而出,被捕后敌人对她软硬兼施,耍尽花招让她给马本斋写信劝降。 对敌人的诡计,她置之不理。对敌人的严刑,无所畏惧,并以绝食反抗敌人。1941年9月3日,终因绝食多天,坚强的母亲倒下了。1944年, 身经百战、率部所向披靡、屡建奇功的马本斋积劳成疾,也病殁军中。 朱德总司令用这样一副挽联高度评价了白文冠和马本斋母子两位民族英雄:“壮志难移,回汉各族模范。大节不死,母子两代英雄。”
在抗日的普通民众中,有一个特殊的英雄群体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那就是由无数个王二小、张六子、丙丁火、李爱民这样的儿童组成的少年抗日英雄团体。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儿童团开展了 “五不运动”:不进鬼子校,不念鬼子书;不听鬼子的话,不参加鬼子的会; 不吃鬼子的糖,不要鬼子的东西;不见鬼子的面,不告诉敌人一句实话;不受鬼子的骗,不参加敌人的少年团。“五不”的誓词不仅铭记在广大儿童的心里,也贯彻在他们的行动中。王二小勇敢为八路军放哨, 把敌人带进八路军的埋伏圈,壮烈牺牲。由其事迹创作的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一直传唱至今,感染了无数青少年。年仅14岁的行唐县上方村少年英雄张六子,在帮助部队和群众转移后,自己来不及走脱, 被日寇抓住威迫利诱,用棍打、火烧、石砸残忍蹂躏,最后英勇牺牲。 《晋察冀日报》报道了他的英勇模范事迹,北岳区追赠他为“模范童子军”。王二小、张六子宁死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充分显示出中华少年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
在“沦陷区”,在敌后抗日根据地,英勇的中华儿女处处表现出忠烈的不屈性格。胡阿毛是上海市的一名汽车司机,在上海南市救火会任职。“一 •二八”事变后,日军曾以重金利诱让他运送军火,为胡阿毛拒绝。1932年2月26日午后,胡阿毛驾驶汽车在虹口百老汇路被日军捆住,搜出驾驶执照,并被带到位于汇山码头的司令部拘禁。第二天早晨,四名日军押解胡阿毛到附近预停的装满子弹军火的卡车上,迫令他驶往公大纱厂。胡阿毛在日军监押下假装答应,开车驶向目的地。在途经黄浦江边时,他开足马力,突然横转车头,直接冲向黄浦江,与车上的日军同归于尽。当时有个叫王拯的诗人为此赋词歌颂:“烈士能明大义,强邻无故侵疆,任他军火百箱装,那惜抛车一辆。为国牺牲性命, 拼倭共溺申江。奇谋歼敌姓名扬,万口同声褒奖!”
1941年和1942年,鲁中军民在粉碎敌人“铁壁合围”的大"扫荡”中,沂蒙南山后、艾山后等五个村的群众冒着生命危险,分散掩护了八路军伤病员1300多人。沂水西五拱桥村村长因保存折合粮食50 万斤的军用物资,被敌人抓去。敌人曾将他三次投入铡刀下,逼他交出物资。但他宁死不屈,用鲜血和生命保护了军用物资。在一次“扫荡"中,日军在冀中敌后深南县王家铺村抓了20多名村民,威逼他说出八路军的隐蔽处,他们宁死不屈,守口如瓶。敌人问一个不说,杀一个,再问再杀,一连杀掉14个人,始终没有一个人吐露真情。
这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悲壮故事,背后都是一个个普通的民众、老百姓,是普通而伟大的抗日英雄。面对武装到牙齿的残暴敌人,手无寸铁的普通民众不畏惧、不屈服,杀身成仁,舍身取义,形成了抗击日寇侵略的铜墙铁壁。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天地的正气,他们有的虽然没有留下姓名,但由他们汇聚而成的中华民族抗日英雄事迹,将光照史册,名垂万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