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市红色文化培训中心之站标
井冈山市红色文化培训中心LOGO
井冈山红色培训 > 红船精神 > 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三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三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2024-09-18
18 2024-09

18:37

中国共产D的成立开天辟地,反帝反封建的号角震撼长空,中国共产D领导的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席卷全国,在此基础上,从1924年 到1927年,领导和发动了轰轰烈烈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军阀的国民革命,更是规模宏大,影响深远,在中国近代革命历史上前所未有。特别是在国民革命中,中国共产D进一步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倡导和组织了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积极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1.倡导和组织国民革命统一战线

建立“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D的一个伟大创举,“统一战线”是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之一。然而,中国共产D对这一策略的认识,是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的。中共一大通过的决议认为,中国共产D应采取独立的政策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D派建立任何联系。中共一大后,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到广西、广东考察 了国民D及当地的革命运动。马林认为,国民D是一个多阶级联盟的革命政D,在南方有着广泛的政治基础,共产D应与其联合,共同进行斗争。马林并为此向国共两D提出了联合的建议。孙中山方面表示, 愿意联合共产D,但由于国民D是一个大D,共产必须加入国民D,实行D内联合。而共产DD内的大多数同志则表示同意支持孙中山,但反对加入国民D。中共二大对此问题进行了专题讨论,通过了 《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议决案》,决定与全国的革新D派实行D外联合。中共的“D外联合”主张,没能得到孙中山的同意。为了推动国共合作,中国共产D于1922年8月底,又在杭州西湖召开特别会议,专门讨论与国民D合作的方式问题。会议虽然决定在孙中山改组国民D的条件下,共产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D,但大多数同志对这种作法仍存疑虑,因此国共合作问题实际上没有解决。1923年1 月,共产国际执委会作出《关于中国共产D与国民D的关系问题的决 议》,对实行D内合作的形式进一步作了肯定。特别是京汉铁路大罢工的失败,使中国共产D从实践中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1923年2月7日,京汉铁路罢工遭到北洋政府的血腥镇压之后, 中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了低潮。中国共产D由此意识到,中国无产阶级虽是一个最有觉悟性和最有组织性的阶级,但是如果单凭自己一个 阶级的力量,无法战胜强大的敌人。因而要取得革命胜利,必须寻求革命的盟友,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

为了统一全D的思想,妥善解决共产D与国民D合作和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中国共产D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3年6月12 日到20日在广州召开,出席大会的有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蔡和森、瞿秋白、张太雷、张国焘等30多人,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参加了会议。会议传达了共产国际关于国共合作的指示,分析了建立革命统一 战线的必要性和把孙中山领导的国民D改造成为工、农、小资产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革命联盟的可能性。通过激烈讨论,大会着重批评了 张国焘等人怀疑国共合作的“左”倾观点,也不同意马林、陈独秀“一切工作归国民D”的右倾主张。最终通过了《中国共产D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D问题的议决案》,采取共产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D的形式实现国共合作,同时保持共产D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中共三大所确定的建立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促进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使中国共产D活动的政治舞台迅速扩大,加速了中国革命的步伐,为迎接波澜壮阔 大革命到来作了很好的组织准备。

1923年11月,在俄国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在苏俄、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D的帮助下,孙中山发表了《中国国民D改组宣言》,着手对国民D进行改组,实现国共合作。1924年1月,中国国民D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本次会议的中心内容是解决改组国民D问题,通过了由共产D人直接参与制定的《中国国民D第一 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宣言总结了过去革命斗争的经验,分析了中国的历史和现状,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军阀的革命任务,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奠定了国共两D进行合作的共同政治基础。 同时,大会通过了以民主集中制改组国民D的具体办法,领导机构采取委员制,因此在会议中进行了国民D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的选举, 最终选出正式委员和候补委员41人,其中共产李大钊、谭平山、 于树德、毛泽东、瞿秋白、林祖涵等十人约占总数的四分之一。此外, 很多共产还担任了国民D地方各省的领导职务。大会还通过了接受共产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D的决定,大批的共产以国民D特派员、D代表等身份,从事政治、军队和群众工作。这次大会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改组后的国民D成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成为国民D的基本政策,对推进中国民主革命具有重大意义,成为中国革命高潮的新起点。

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使国共两D及其领导的政府、军队展现了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机,受到全国人民的拥护和称赞,在国民革命中起到了重大的历史作用。国共合作的形成,加快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步伐。1924年工人运动开始复兴,农民运动也有了初步的开展。国共合作创办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为未来的革命准备了军事骨干力量。


2.领导伟大的群众反帝爱国运动——五卅运动

1925年5月,以五卅运动为起点,掀起了全国范围内大革命高潮。 五卅运动是在中国共产D领导下中国人民一次伟大的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1925年1月,中共四大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决定加强D对工农群众运动的领导。2月,上海日本纱厂 工人举行罢工并取得胜利。但事后日本资本家毁约,仍任意开除工人,不承认工会,由此引发了日商外棉八厂与十二厂工人的再次罢工。 5月15日,日本资本家在冲突中枪杀工人顾正红,打伤多人,激起市民的极大愤慨。中国共产D上海D组织决定发动各界群众举行反帝示威。5月28日,中共中央根据运动发展形势,及时决定进一步动员群 众开展反对帝国主义的政治斗争,专门组织了领导这次罢工的委员会。30日,当上海工人、学生万余人在南京路上示威时,遭到英国巡捕的镇压,当场死伤数十人,酿成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惨案发生后, 中共中央号召上海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并于6月1日成立上海总工会以及工商学联合会。联合会提出惩凶、赔偿、永远撤出外国军队等17项条件。这一运动得到全国各大城市人民的声援和响应,形成了全国范围内的反帝爱国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揭开了大革命高潮的序幕。

1925年6月19日,为了支援上海人民五卅反帝爱国运动,广州和香港爆发了规模宏大的省港大罢工,此次罢工由共产D人邓中夏及苏兆征领导,历时一年零四个月,是世界工运史上时间最长的一次大罢,这次大罢工有效打击了英帝国主义在香港的经济统治。中国共产D在领导五卅运动的斗争中受到很大锻炼,培养造就了一大批, D组织也得到极大发展,在斗争实践中总结了宝贵的经验,为以后D领导大规模的群众斗争奠定了基础,正如著名工人运动领袖邓中夏所:“一直到去年(1925年)五卅运动发生了,工农商学各阶级不约而同的参加反帝国主义运动了,各阶级一齐参加革命,这算是破天荒之第一次。……国民革命的潮流,顿见高涨而澎湃而狂舞,开中国革命历史上空前未有之新纪元。”


3.推动建立新式军校和革命军队,推进北伐战争不断取得胜利

孙中山曾经在总结革命失败原因时曾指出:“中国革命所以迟迟不能成功的原因,就是没有自己的革命武装,没有广大人民的基础……现在为了完成我们革命的使命,所以我才下定决心改组国民D,建立自己的革命军队……这就是创办黄埔军校的宗旨。”“中国 国民D陆军军官学校”建于1924年,因其校址设在广州东南的黄埔岛,史称“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D和苏联的积极支持和帮助下创办的,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黄埔军校的政工基本上都由共产担任,开展得相当成功出色。在短暂的三年中,就有周恩来等五位共产出任校政治部主任,专职分工政治工作和政治课教育。黄埔军校建校之初,中共中央即发出通告,指示各地D组织“迅速多送”符合条件的共产、共青团员以及革命青年报考黄埔军校。在短短两三年,有近千名中共云集于黄埔,这是一个不寻常的起点,说明中国共产D已经开始重视军事工作。在国共合作的旗帜下,一大批优秀共产抱着挽救国家危亡的理想奔向黄埔,对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各项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据统计,在大革命时期黄埔军校共招生六期,其中在黄埔前六期工作、学习过的中共有近千人,加上武汉分校的学生,有近万人之多,这些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日后成了共产D军队中的骨干将领,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1925年2月和7月的两次东征,黄埔军校学生军作为主力之一参战。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随军出征,首次将政治工作用于战时,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北伐战争中,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全团2100 多人,共产叶挺担任团长,是中国共产D领导的第一支正规部队, 成员多为共产和共青团员。第四军独立团作为先锋率先从广东出发,首战碌田,长驱醴陵,力克平江,直入中伙铺,奇袭汀泗桥,大成贺胜桥,攻占武昌城,所向披靡,立下了赫赫战功,从而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北伐部队赢得了“铁军”称号。团长叶挺也被誉为“北伐名将”。 1928年4月28日,南昌起义部队由朱德、陈毅带领与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会师,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创立了D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会师后,叶挺独立团编成28团,成为红四军主力团,也是后来红一军团主力。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国民革命军在工农群众的支援下,采取各个击破的战略,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基本上摧毁了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大部分地区。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中国形成了历史上空前广大的人民解放运动。毛泽东指出:“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国民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空前广泛而深刻的群众运动。国民革命是在国共合作的条件下进行的,没有国共合作,不会在短时间内掀起这样一场声势浩大的革命。在这场革命中,中国共产D起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国民革命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下进行的。而中国共产D正是国共合作的倡导者和统一战线的组织者,是人民群众的主要发动者和组织者。国民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武装斗争。共产D人不仅帮助和推动国民革命军的建立,而且在军队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政治工作,在战斗中更是身先士卒,起着先锋模范作用。

因此,国民革命“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D的先进性。大革命初始, 中国共产D还是一个小D,但却走在了时代前列”。国民革命“空前地提高了中国共产D在全国人民中的政治威望,壮大了共产D及其领导的革命力量。从建D到大革命失败短短的6年时间内,中国共产D由起初只有50多人,发展成为一个拥有近5. 8万名、领导着280余万工人和970余万农民的具有相当群众基础的政D”。

尽管这场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由于国民D右派破坏国共合作、背叛革命,窃取了大革命的成果,致使国民革命以失败告终,但是,中国共产D在国民革命中提出了一系列开创性的革命思想,进行了先前从未有过的革命实践,展现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而这种精神作为我们D宝贵的精神财富被后来者所继承。因此,中国革命前进的步伐没有停止。中国共产D从革命失败的痛苦经历中,获得了极为深刻的经验教训,并在革命烈火中继续经受各种风险挑战,领导中国 革命走上新的复兴之路。1927年8月1日,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D反动派的第一枪,用血与火的革命实践,揭开了中国共产D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


上一篇: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二“唤起工农千百万”

下一篇:在不屈的探索中坚定理想一读“有字之小书”,寻求救国救民之真理

cache
Processed in 0.009352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