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市红色文化培训中心之站标
井冈山市红色文化培训中心LOGO

谷文昌故居

2024-09-18
18 2024-09

04:37



  2015年4月7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刊发文章《三十四年后的追寻——“四有”书记谷文昌》,记叙了这位一直让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念念不忘、撰文称赞“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丰碑”的县委书记的生平事迹。这位县委好书记谷文昌,是我们林州人。他不仅是全国人民学习的楷模,也是我们林州人的骄傲。

  谷文昌故居,位于林州市石板岩镇郭家庄村南湾自然村,背靠大山,面临露水河。该村2014年被公布为中国传统村落。谷文昌故居坐落在村中南部一片民房中。故居始建于清朝同治年间。现存房屋三座,是民国建筑,基本完好,面积为89.9平方米。主房面阔三间(15.25米),进深一间(5.9米)。总建筑面积约225平方米。

       现存故居位于原故居之上,原居址为避山洪上移建此地(原居址今作农田)。清朝同治年间,祖上因家境贫寒,为求生计,从祖籍任村镇阳耳庄村迁徙南湾村。

太行山区的明清建筑是中国传统民居最成功的典范,大部分都面向朝阳,依山而建,建筑风格也是就地取材,土、石、木结构,多有石英砂岩砌墙。在南湾村,因气候寒冷,为防寒保暖,建筑物墙体较厚,加上对雨雪荷载的考虑,建筑物用料较粗大,建筑外观显得浑厚稳重。一般明清民居是四合院,封闭式的住宅,对外只有一个院门;房屋主要靠坐北向南的一面采光,四面房子都向院落方向开门,形成一个封闭的温馨的空间;为了增加日照,四合院的院落非常宽敞,可在院内植树栽花、叠石造景等,居住者不仅享有舒适的住房,还可分享大自然赐予的一片美好天地。

  石梯、石楼、石板房,石地、石柱、石头墙,是林州石板岩镇民居的特色。石材选用质地坚硬、纹理整齐、色白如玉的银晶石和色泽鲜红的红石,凿成厚度相等的石板。石板房顶,坡势平缓,梁架起高,被民间工匠称为“四六架“的可使石板放置稳固(瓦房是“七五架”,坡势较陡,便于排水)。建房时,先砌好石墙,架上梁、檩,钉好椽,再铺上编织密实的荆条笆,上层泥巴,最后把石板吊上屋顶,一般是一间一坡三搭,一搭一大块,一间房用六块。屋脊上是窄窄长长的小石板。屋顶可晒薯干、果干、玉米、豆角等物。墙的内壁,先泥一层麦秸泥,表面再泥一层白灰泥,屋内便变得整洁亮堂。这种房子不仅美观坚固,而且冬暖夏凉,深得山民喜爱。

  谷文昌又名谷程拴,1915年5月出生于南湾村一户贫农家庭,在此居住长大。1943年,谷文昌参加本村农民抗日救国会,不久被推举为村农会主席。次年3月他加入中国共产D,是中共林北县第七区早期之一。1944年9月,日军十五旅团和伪军共5000余人“扫荡”林北等地,驻姚村的日伪军100余人偷偷向白草坡一带进犯。得到报信后,谷文昌沉着机智地组织群众向山沟转移,并亲自断后阻击敌人的进攻,使广大群众安然脱险。10月,谷文昌任林北县第七区区公所农会干事,兼任郭家庄村农会主席。他积极动员青壮年参加民兵组织,带领群众减租减息,反对封建迷信,教育妇女放脚,指导儿童站岗放哨查路条,工作非常出色。1945年3月,谷文昌任林北县第七区区长。他积极响应D的号召,组织动员山区群众养山蚕、家蚕。

  谷文昌是林州共产D早期和地方D组织领导人之一,随后南下到福建省东山县,把一个风沙肆虐的荒县变成了“绿”县。病逝后,东山县和故乡为他修建了纪念阁。他是我D又一位深受群众爱戴的“焦裕禄式”的好,是感动新中国的100位人物之一。

上一篇:扁担精神纪念馆

下一篇:桃花谷

cache
Processed in 0.010878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