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5
一天晚上,贺子珍来到了朱德住的窑洞,和朱德的妻子康克清闲谈。 在闲聊之中,贺子珍忧忧地说:“润之总是忙工作,他不是看书就是写东西,要么就是去抗大讲课或者开会……”
康克清似乎发现了点什么,笑着问道:“子珍姐,你怕是有什么心事 吧?可不可以告诉我?”
贺子珍憋不住地说:“他总是不在家,天天忙得不可幵交,我想去工作都不行……”康克清一听,马上明白了她的意思,开导说:“毛主席现在是我们D、我们军队的领袖,D和军队的许多大事,都得靠他作主呢!他忙于工作,也很正常,你别多想啊!”贺子珍依然似有心事地说:“过去,我除了打仗就是打仗,长征路上又受了伤,身体垮了,现在……”
康克清安慰说:“子珍姐,你想得太多了!红军中谁不知道你是女英雄!你是我们女红军中的榜样,是我们的骄傲!你是我们领袖的夫人,当然牺牲要比别人大,你要心胸宽似海、度量大如天才对。”贺子珍无可奈何地淡淡一笑:“我已经生了5个小孩,肚量还不大么?”“子珍姐,瞧你说的,”康克清也笑了,“明天我们一起去看娇娇,老总还让人从西安买了奶粉来呢!”
这时,贺子珍对她说:“干脆,我和你到抗大学习去吧,怎么样?”“去抗大? ”康克淸高兴地说,“我也正想去学习! ”又问:“你去学习,娇 娇怎么办?”贺子珍说:“我想好了,全交给奶妈带!”
贺子珍的主意正合文化水平也不高的康克清的心意。两个人商量好以 后,第二天便分别向毛泽东、朱德提出了去抗大学习的要求,这一要求马 上得到了毛泽东和朱德的一致赞同和支持。
两天后,贺子珍和康克清要去抗大报到了;临行前,两个人戴好了八 角军帽,穿了军装,扎了皮带,打了绑腿,背了背包,挎了水壶,像出征的战 士一样向毛泽东和朱德告别。
凤凰山麓的窑洞距离抗大的校址不远,也就一二里路,用不着骑马;
毛泽东和朱德一起站在窑洞外,看着她们英姿飒爽地上路,互相满意而舒心地笑了。
1937年2月15日,国民D召开五届三中全会。会上,宋庆龄、何香凝、 冯玉祥等14人向大会提出恢复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杨 虎城和东北军将领于学忠代表西安方面,提出了抗日救国八项主张的提 案。宋庆龄在会上作了《实行孙中山的遗嘱》的讲演,提出共产D提出的 “五项要求”是正确的,批判了汪精卫关于继续“剿共”的提案。经过激烈斗 争,国民D五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一个实际上接受中共中央关于国共合作、 团结抗日的决议案。至此,国共合作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这时在抗大,贺子珍和另外9名女红军被编在由红军组成的第一 大队里,第一大队全是参加过长征的老资格。抗大共有12个大队,每 个大队大约100人。其他大队有不少来自大中城市的工人领袖,也有参加 过北平一二九学生运动的大学生,还有失去家园的东北流亡学生。
贺子珍过去在部队行军、打仗,过的是军号声声、战马嘶叫和枪炮轰鸣的战地生活,如今,一来到学校,每天早晨5点半钟就按军号起床、叠被子、戴军帽、扎皮带、裹绑腿,5分钟后要集合好,列队整齐报数,然后跑步30分钟,或者做集体体操,或者开简短的班务会、进行点评……早饭后上课,午饭后还是上课,课后有一个半小时的军事训练,接下来又要开一个半小时的班务会或支部会,进行学习讲评,或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直到 晚上9点半钟,才上炕睡觉。
新的生活既紧张又有规律,贺子珍信心百倍,满面春风。虽然,这时天气乍暖还寒,她长征路上留在肉体深处的炸弹碎片时常疼痛,但她强咬着牙关忍着,在新的希望的鼓舞下,她仿佛又回到了井冈山的欢乐时光。
每当周末,贺子珍和康克清一起离校回家。回到家里,贺子珍先要把娇娇接回来;孩子的笑声、哭闹声,给一家人带来无限的乐趣,窑洞里充满了欢快的气息。
这时,毛泽东正在反复思考着西安事变后的时局变化和如何促成抗曰统一战线,晚上,他抓紧时间,争分夺秒地写作着有关中国革命战争的书稿;但是,即使再忙,他也偶尔放下毛笔,走出那间作为办公室和书房的窑 洞,和妻子一起逗逗孩子,问问贺子珍的学习情况。
周末相聚,贺子珍虽然不能像往常那样为毛泽东查找资料或抄写文 稿,但她尽心尽意地照看女儿,想办法做些可口的饭菜,一家人和和睦睦地生活在这充满了革命气息的延安窑洞里。
周日下午,她送走孩子,傍晚和康克清两个人结伴返校。
这时的延安不仅有当地的老百姓和从长征路上走过来的红军,还有许多从全国各地涌来的满怀革命激情的热血靑年。在这些靑年中,有从北平来的,有从上海来的,有从南京来的,也有从广州、武汉来的,还有从香港、 台湾和海外来的。在这些人当中,有女大学生,也有大学教授。
在抗日军政大学里,大家来自五湖四海。有的怀有一技之长,有的懂 外语,有的原来就是红军,虽然每个人之间的经历各不相同,原来的工作 各异,但大家同心抗日,都如饥似渴地学习着革命理论和抗日的道理及军 事知识。
渐渐地,贺子珍感到了一种压力。这种压力来自她所面对的众多有知识、有文化的青年;他们有文化,有知识,热情洋溢,学习接受快,各项活动表现突出。尽管他们对红军充满了敬意,对贺子珍交口称赞,倍加尊重,但是,对贺子珍来说,那种无形的挑战的压力丝毫不减,为此,要强的她不愿意别人知道她是毛泽东的夫人,或者知道她是“贺子珍”。她努力地学习着功课,力求用自己的实际成绩赢得众人的承认。
可是,事与愿违。贺子珍越是想努力做好一切,却越感到体力不支。开始时,她朝气蓬勃,显得虎虎有生气,出操训练斗志昂扬,排队报数声音响 亮;但是,时间一长,她虚弱的身体却难以适应紧张的生活。一参加训练, 她就脸色苍时而气短头晕、体倦无力,时而腰酸腿软,心慌不支。她不明白这是为什么,以为是自己还没适应集体生活,坚持着,咬着牙关,照常参加所有的课程和活动。
一天上军事课,练习跑步卧倒、匍匐前进,做到第三遍,她突然脸色大变,心跳气短。
教官见状急忙让她到一边休息观操。十几分钟过后,她感到好些了, 便上前喊“报告”,要求人列重新投入训练,教官允许了。但当她跑步卧倒又做到第三遍时,卧倒后便再也起不来了。在半昏迷状态中,她被康克清等人扶持着回到宿舍休息;校医检査后,让她停课两周。
毛泽东得到消息,立刻骑马赶到抗大来看她。没完成学业就做了逃兵,贺子珍满肚子的不高兴,唉声叹气。毛泽东便搬了把木椅子幽到她的炕头前,给她讲起了 一个故事:“当年江西有一个女人,丈夫受冤坐牢了, 为换银钱去赎受冤坐牢的丈夫回家,她把家产全卖光了。有人说她傻,她 说:‘留得靑山在,不怕没柴烧。’最后,她终于把自己的丈夫赎了出來,夫妇俩借钱,开了一家茶馆,生意很好,一个新家又建立起来了。后來,这个女人的女儿也用这句话来劝说自己被罢了官的病得很重的丈夫……”
毛泽东讲完故事后,又说:“这个病丈夫就是鄙人毛润之,那个女人的女儿呢,就是桂圆贺子珍。留得靑山在,不怕没柴烧啊!”
贺子珍见丈夫提起了在瑞金的往事,也深受感动,于是装出了 一副安心养病的样子,不让丈夫分心。这时,毛泽东正在写哲学讲稿,准备到抗大去讲《实践论》。一提到哲学,她总感到有些神秘,很想去听毛泽东讲解“神秘”的学问。
在春夏之交的日子里,贺子珍慢慢地恢复了健康,再次来到了抗大学习,并且去听丈夫讲那神秘的哲学大课。